巴赫:“中国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奥运遗产感到自豪”-中工体育-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体育

奥运

巴赫:“中国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奥运遗产感到自豪”

2018-08-09 10:56:19 北京日报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十周年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专门发来祝贺视频,他说:

  ● 2008年的奥运会给中国和北京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北京即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 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将在中国创造新的奥林匹克运动遗产。

  ● 中国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奥运遗产而感到自豪。

  “悦冬”健身操

  第九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

  冬奥组委

  “冰丝带”效果图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10年前,北京2008年夏奥会的盛景仍未走远;10年后,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渐行渐近。

  今年是冬季奥运会进入“北京周期”的第一个年头,8月8日则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十周年。值此欢庆时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来了祝贺视频。在热情洋溢的贺词中,巴赫将北京誉为一座“创造了历史,并将再次创造历史”的城市。他说:“中国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奥运遗产而感到自豪。”

  国际奥委会有句名言:一旦成为奥运城市,便永远是奥运城市。一直以来,传承奥运财富、弘扬奥运精神、持续推动奥运城市的全面发展,都是现代奥林匹克的宗旨和宿愿。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也必将使“双奥”遗产恒久融入到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血脉中。

  回望2008:奥运遗产让城市更具生机活力

  巴赫:“2008年的奥运会给中国和北京都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今天的纪念也让我们回想起了2008年的巨大成功。我们一直都记得那场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在北京奥运会标志性的场馆内,运动员们用优异的表现激励着我们。这些都是属于奥林匹克的荣耀时刻。”

  北京2008年奥运会曾被国际奥委会称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它不仅为全球观众呈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竞技盛宴,更为北京、为中国在多个领域留下了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0年来,北京因奥运会持续发生着举世瞩目的变化。10年间,奥运遗产的传承在北京结出了累累硕果。

  奥运精神融入城市发展理念

  奥运精神融入了北京城市发展理念,使北京这座融千年古都和现代新城于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北京把奥运会筹办和举办中在环境治理、交通优化、新技术运用等领域采取的措施,形成的经验,融入城市常态管理,持续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绿色、科技、人文”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北京奥运会的遗产,融入了经济发展。场馆和设施赛后得到了充分利用,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带动了体育产业腾飞,使城市发展动力更持久。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得到国际体育组织、欧美冰雪强国和国内业界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冬季运动普及和冰雪产业发展。

  北京奥运会的遗产,融入了对外开放。着眼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北京与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各大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及合作更为频繁,与大型赛事组织者和奥运城市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北京多次派员参加了他们主办的会议和活动,接待了相关国际组织的来访交流。依托奥运设施,承办了第3届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峰会、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国际残奥委会2011年全会、第4届反基因和细胞兴奋剂研讨会、第8届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职业项目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与国家体育总局一道,参与“中国之家”项目,在奥运举办年宣传北京奥运遗产,促进和深化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

  北京奥运会的丰厚遗产,在城市发展理念升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场馆利用给出“中国答案”

  庞大唯美的奥运主场馆,几乎是每一届奥运会独有的“标签”。但由于体量巨大、维护成本高、功能开发难度大、使用率低等原因,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是一道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中,有的城市因遗产规划不到位、城市规模人口等综合性因素,造成赛后利用不是特别理想,形成“白象现象”。

  面对这样的难题,北京坚决说“不”。担负着北京奥运会五大场馆建设任务的北京国资公司,坚持践行社会责任,立足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履行公益职责,在后奥运时代积极探索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及市场化运营,实现了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的稳定运营与持续繁荣。鸟巢和水立方坚持市场化和多元化经营,持续丰富场馆功能,引入多项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活动。并坚持向社会开放,实行低票价政策,为特殊群体提供半价或免费服务。全国助残日健身跑、无烟宣传、太极拳公益健身、“点亮蓝灯”关爱孤独症群体等公益活动也不断上演。10年来,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等9200余场重大国际活动在各类涉奥场馆举办。

  在场馆承接体育赛事等各项大型活动的同时,鸟巢和水立方还成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都城市地标,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鸟巢形成了以大型活动、旅游服务、商业开发为主体的业务构架,旅游门票收入占比已从2009年的95%降至目前的25%,不断优化的收入结构保证了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17年,鸟巢、水立方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200万人次。此外,五棵松体育馆及地处高校校区的各大体育场馆,也都在10年变迁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北京奥运场馆的今天,热闹、精彩不减当年。

  为纪念奥运成功举办十周年,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全球征集并评选推出“奥园十八景”,梳理奥园文化积淀,提炼挖掘旅游资源,将进一步丰富奥园文化的底蕴,提升公园的品质和形象,更好地满足游客游览需求。

  奥运遗产造福市民百姓

  北京奥运会的遗产,更融入了人民的生活。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社区体育设施完善促进了群众体育发展,体育场馆设施服务增进了体育活动举办,提升了市民百姓对体育的认识,提高了市民百姓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市民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百姓自觉接受并坚持参与体育健身,把体育健身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北京奥运会后,贯穿全年、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教育活动也广受民众欢迎。作为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传承者,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一直以弘扬奥运精神、传承奥运遗产、促进城市发展、造福市民百姓为己任。10年来,该机构持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每年都有百万人次参与,国际体育电影周、奥林匹克音乐周等体育文化活动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针对青少年的各类校园赛事和征集、培训活动累计吸引了20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奥运主题夏令营、冬令营则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奥林匹克的火种。

  奥运后的北京,在城市社区,在乡镇农村,在公共空间,市民积极参与健身运动,群众体育繁荣开展,市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逐步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日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截至2017年,本市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近650万,《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高达89.2%。

  在奥运期间,170万名赛会、拉拉队、城市和社会志愿者服务贡献奥运。在后奥运时代,志愿者成为了北京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了奥运城市的一项宝贵遗产。志愿服务理念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组织迅猛增加,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推动北京乃至全国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国际化发展。市民百姓在通过志愿服务锻炼提升自我的同时,服务他人需求,助力城市运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突破413.7万人,注册志愿团体超过6.1万个,发布志愿项目超过17万个,记录服务时间超过2.25亿小时。

  翘首2022:双奥遗产传承与创新树立典范

  巴赫:“今天,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展望中国的奥运新篇章。在2008年的奥运遗产基础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重燃奥运精神。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指引下,2022年冬奥会将凭借奥林匹克价值观激励新一代的人,也将在中国创造新的奥林匹克运动遗产。”

  新周期,奥林匹克圣火将重返北京。新时代,奥运遗产的传承也再上征程。

  “北京冬奥组委对奥运遗产十分重视,从筹办伊始就着手组建遗产工作委员会,制定了遗产战略计划,将遗产工作贯穿到筹办工作全过程中,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方面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区域长远发展留下宝贵财富,使民众长期受益,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和区域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新典范。”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说。

  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是冬奥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北京冬奥会分为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在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场馆的基础上,所有新建场馆在规划建设中制定了场馆赛后利用计划,努力实现场馆的持续利用和长久利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赛后将成为北京首家四季运营的多功能冰上场馆。届时,“冰丝带”也将与“鸟巢”、“水立方”构成北京“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北京冬奥村,赛后将成为人才公寓,对外出租使用,增添北京住房资源。延庆赛区中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后可以开展专业级别的比赛活动,同时也可以开展群众滑雪运动,夏天可举行野外登山、野营、山地自行车等活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为便于赛后利用,场馆专门规划建设一个赛后大众体验的赛道入口。延庆冬奥村将转型为度假酒店。还将在延庆赛区内建设多条大众滑雪道,使整个赛区既成为重大赛事举办地,也成为大众滑雪的理想场所,还将充分利用延庆地区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加快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山地体育等产业,实现冬奥场馆的四季持续运营。张家口赛区依托冬季两项中心等冬奥场馆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京张两地人文、生态优势,推动冰雪运动、山地体育、特色休闲等产业发展,加快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张家口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就业,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一步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冬奥会促进首钢转型升级,是冬奥遗产的成功范例。首钢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而停产搬迁,又因筹办2022冬奥会而再次重生。我们对老工业遗存进行了保护性改造,让老工业企业重焕生机,展现出独特魅力,为世界作出了极佳示范。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已入住首钢园区,通过厂房内部改造建设了国家体育总局冰壶、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冰上运动基地, 还将建设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这些将组成北京西部的冰雪运动中心,赛后将成为国家队训练基地、承办国内国际赛事、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等,还将结合工业遗存开展文化活动,向全体市民开放,将为特大型钢铁企业转型升级起到示范作用,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

  展望2022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付晓辉:

  北京奥促会既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遗产,更是2008年北京奥运遗产的传承机构。成立9年来,奥促会秉承“传承奥运遗产,促进城市发展”的宗旨,结合北京城市发展中心工作,依托北京奥运会留下的丰富遗产,广泛开展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举办公益性体育文化活动,宣传北京奥运遗产成果,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等众多国际体育组织的好评。

  当前,冬奥筹办已正式进入“北京周期”,市委书记蔡奇发出了动员令,奥促会主动对标对表,制定了《北京奥促会冬奥会北京周期行动计划》,着眼助力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和推动“双奥”遗产传承,从2018年起至2022年,推出全民健身体育文化工程、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工程、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工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双奥”遗产规划传承工程等“五大工程”19项工作任务。未来几年,奥促会将继续举办国际冬季运动(北京)博览会,与冬奥组委密切配合,做好冬奥会遗产规划管理工作,聚焦“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促进全民健身,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做出新贡献,更好地传承“双奥遗产”,让老百姓从办赛中能有更多参与、更多实惠、更多获得,共创“双奥”遗产的精彩篇章。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杨洪福:

  奥林匹克公园继2008年北京夏奥会之后,又将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核心区和主承载区。管委会在切实做好场馆改造及相关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将致力于加快国际高端活动聚集,强化品牌建设和示范引领,促进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把奥林匹克公园打造成为以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为核心的国际交往联络窗口、世界文化交流平台、国家体育休闲中心。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武晓南:

  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奥运场馆赛后“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国经验。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按照“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把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之一国家速滑馆,打造成为冬奥记忆留存与健康理念传播的载体,留下更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国际奥林匹克文化与遗产传承基金会主席、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馆长弗朗西斯·加贝特:

  亲历了北京奥运十周年纪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北京作为“双奥”城市的魅力,感受到奥运遗产传承的创造。北京让奥运场馆从赛时的精彩延伸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更让奥林匹克精神逐渐融入市民的生活方式,他们可以持续参观场馆设施,可以便捷观看体育文化活动,可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让体育运动成为健康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我相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遗产传承一样令人充满期待。

编辑:吴葳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聚焦第十个全民健身日

    今年,“全民健身日”迎来了第十个年头。届时,将在北京举办全国“全民健身日”主会场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

  • 炫动世界杯:赛场精彩瞬间

    2018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在即,32支劲旅、23人的大名单,世界杯的宽广舞台,承载许多人的梦想。

  • 特别策划:“三狮军团”虽败犹荣

    “It‘s coming home”……这一次足球没有“回家”,英格兰队倒在了距离天堂只差一步的地方。但年轻的三狮军团表现已经超出预期。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中超:北京国安平山东鲁能

  • 优势栏目

    “我是冬奥设计师”——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 优势栏目

    第20届北京希望马拉松将9月15日开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