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运行团队:多手准备 安全办赛 - 体育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水立方运行团队:多手准备 安全办赛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1-17 04:08

  随着北京冬奥会各竞赛场馆的全部竣工,12个竞赛场馆(群)运行团队已全部实现一线办公,这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向赛时体制转变的重要标志。

  目前,所有场馆(群)的核心工作人员超过500人,运行团队还将不断壮大队伍力量,为全力办好冬奥赛事而努力。从今天开始,北京青年报记者将带您探访冬奥会竞赛场馆,了解各运行团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共同感受冬奥脚步的日益临近。

  2020年11月23日,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正式入驻水立方,用最短的时间全部实现了一线办公,这是国家游泳中心冬奥会筹办工作向赛时体制转变的重要标志。目前,该馆首批将近50名工作人员全部到位,覆盖竞赛组织、场馆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电力、安保、医疗防疫等36个业务领域。从现在开始,至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之时,乃至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将肩负国家游泳中心围绕冬奥会运行的重任。

  全新筹备:体现体育精神 融入人文、经济、社会等内涵

  在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场馆服务副主任、场馆运行秘书长刘辉看来,奥运会场馆运行的模式与以往普通运动会竞赛委员会的模式有很大不同。这个模式的目标不仅仅是应对比赛,而是穿插了更多的体育精神在里面,因为奥运会本身就不单纯是竞技比赛,甚至还肩负着推动社会多个领域发展的责任。而未来与其他场馆的运行团队面临的情况一样,他们的运行团队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或者说现在需要着手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疫情下办赛”。具体来讲,就是如何应对冰壶测试赛的延期,如何更好地,如期地、安全地搞好接下来承接的测试活动。现在的特殊情形大家都没有经历过,只能是不断摸索、不断地调整策略。

  “场馆模式是在一个竞赛场馆里面,对于比赛的所有愿景都要完成,虽然是以竞赛为核心,但承担的是更大的奥林匹克使命,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进来,围绕体育超越体育,附加更多的体育、人文、经济社会等等内涵,比如有文化内容、形象景观、体育竞赛、颁奖、市场、赞助商服务等等。由于奥运会不是普通的竞技运动会,任务目标不一样,模式就完全不一样。”刘辉说,“我们的团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这是顶层设计所要求的,我们这个团队的人也不见得就是搞体育出身的。冬奥会的场馆运行阶段包括早期的孵化阶段,由各个部门来推动前进,推动场馆的空间、流线设计,人员计划、物资运行计划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则转为计划团队阶段,也就是实体,这时候要由秘书长来带领,团队就要初步进入雏形。接下来逐步再转入测试和运行就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处的这个阶段,这时赛时核心团队已经搭建完成,带领各个业务领域共同来工作。在经过测试和运行阶段之后,我们会转为真正的测试团队,这个筹备期很长。但是我认为很合理,也是被百年奥运会史、经过多届奥运会的举办所积累下的宝贵经验,有着自己的时间轴。”

  运行团队:主任负责制 以“单项指挥、双向汇报”模式运行

  据刘辉介绍,提出场馆运行计划团队概念是在2019年11月,他是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任命到位的第一人。2020年10月所有的冬奥会场馆主任都得到了任命,标志着冬奥会各个场馆的运行进入实际操作阶段。2020年11月23日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正式入驻水立方办公。从各个相关单位选调、借调、任命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一声令下,全部到位”。

  据了解,水立方运行团队在场馆主任的统领架构下,设秘书长一人,常务副主任一名,其余还有五名副主任,分别主管属地、媒体、安保、后勤以及防疫。几名副主任都是专业人士,有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多年从事冬季运动项目的管理者、经验丰富的公安战线上的领导者、医学专家、国家游泳中心的高层管理者以及资深媒体工作者等等。目前的50名运行团队成员中有43人为正式成员,另有7名志愿服务者。而到了冬奥会赛时,最多会有2000以上的人员参与到这个庞大的运行团队中,成员还将包括大量的志愿者,以及部分合同商。

  刘辉对北京青年报记者概括道,“我认同这样的说法,运行团队是场馆运行工作的主体,也是赛时承担一线运行指挥、竞赛组织、赛时服务、运行保障、资源调配等综合任务的战斗集体。组建场馆团队是场馆化的重要标志。场馆化,即将人财物、空间资源、运行计划等在场馆层面进行一系列整合与规范的动态过程,是国际通用的奥运会筹办组织模式,是实现场馆高效运行的必经过程。场馆化办公意义重大,一是将筹办工作的重心调整到场馆运行上来,将对之前制定的系列运行计划、政策标准、运行程序等进行实战检验;二是将筹办优势力量集聚到运行团队中,将问题发现在场馆,解决在场馆;三是将全体工作人员纳入场馆管理体系,团队采取主任负责制以及‘单项指挥、双向汇报’的运行模式,力求高效决策、高效运转。”

  面临挑战:做好多手准备 如期安全办赛

  刘辉表示,目前他们的运行团队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是疫情下如何更好更安全地举办冰壶测试活动乃至冬奥会期间冰壶比赛。“这个困难准确地讲并不仅仅是我们运行团队面临的困难,往大了说,这是整个国际奥林匹克事业面临的巨大困难和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他说。

  百年奥运会原本有一系列的时间管理,但是大家都遇到了这种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比如原本计划在今年2月份将要进行的测试赛测不了,那怎么办?场地该如何得到验证,团队又该如何得到锻炼等等。现在经过和国际奥委会、单项协会(冰壶)协商,改为在冰立方进行测试活动,变为国内比赛,只能重打鼓另开张,所有积分体系、资格体系等均被打乱。没有资格赛,就选不出队伍,选不出参加冬季奥运会的人,该如何应变?这些都是巨大的考验。

  刘辉说:“最大的困难就来自于这些变化,人员、物资的进入、出资模式等等通通被打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原定的锦标赛都办不成,竞赛业务部门要抓紧和单项协会、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沟通,紧急协调。当整个世界的各个体系被打乱,按了暂停键,进入紊乱状态的时候,中国、北京的冬奥组委如何去挑战,到我们这里则转化为如何如期、安全地举办冰壶比赛的问题。这种情形大家以前都没见过,都是在摸索中,只能是不断地调整策略,做好多手准备,想方设法地如期办赛,克服困难也要达成目标。”文/本报记者 刘艾林 统筹/杜锐

  探馆

  “水立方”华丽变身“冰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场馆,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水上比赛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承接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项目。

  该场馆在2019年首次完成游泳池与冰场的转换,成为世界首座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实现了“水立方”变为“冰立方”的华丽转身。并于当年12月,成功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并完成了赛道认证,成为第一个开启高规格冰上赛事并率先进入实战测试阶段的冬奥场馆。

  根据改造方案,“水立方”改造涉及建筑、结构、防水、膜维修等工程领域,约70个独立施工区,50000平方米的改造面积。

  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改造成“冰立方”后,比赛大厅将具备冰上赛事、水上赛事及大型商业活动的承办条件。赛后,将在游泳季和冰上季之间不断切换,春夏秋三个季节将成为“水立方”,用于水上运动;冬季则变身为“冰立方”,用于开展冰上运动,成为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典范。同时,为做好场馆的后期运营,国家游泳中心还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了两块冰面,一块为标准冰场,另一块为冰壶场地。届时,将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冰壶项目体验基地,为大众提供开放的平台,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助力。

  2020年11月27日,国家游泳中心冰壶场馆改造工程顺利通过完工验收,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个实现完工的改造场馆。从2020年12月10日开始,仅用了10余天,全新的冰面完成制冰。这是由中国团队独立完成的第一块冰场,为冬奥场馆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2020年12月21日,在北京国资公司的指导下,在北京冬奥组委和市重大办的支持下,水立方完成第二次“水冰转换”,有效缩短了转换工期,仅用20天就完成了结构转换,具备了制冰条件。第二期“全民冬奥冰壶体验项目”也同时启动,来自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的800余名初中生成为第一批体验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专访

  王冰玉: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冰壶人生

  在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中,有一名既普通又不平凡的工作人员。说她普通,她仅是36个具体业务领域中的一名负责人,准确地说,是体育部冰壶项目的竞赛主任;说她不平凡,因为她的身份曾被人们形象地形容为“一片冰心在玉壶”,她就是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原中国女子冰壶队队长、世锦赛冠军王冰玉。

  用王冰玉自己的话来说,从2018年8月开始接触冬奥组委的工作开始到现在的两年多来,她的心态、状态每天都在改变,对于冬奥会的感触每天都在加深,在升华。王冰玉对北京青年报记者敞开心扉道:“包括不少记者在内的很多人不止一次地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你是否适应了身份和角色的转变,与以往做运动员时有什么不同?我对此作出过回答,现在则又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当我作为运行团队的一员来到水立方之后,亲身接触到了这座神奇的场馆,目睹了它向冰立方的成功转换,看到了那让我无比熟悉的冰壶比赛场地,我的心都开始澎湃了。我意识到,冬奥会真的就要来了,它已经临近了,我正在感受它越来越热烈的氛围。我跃跃欲试,迫切想为它做些什么。”

  王冰玉说,“刚一开始进入冬奥组委工作时,我还是有些运动员的心态,有些担心,因为从未接触过行政性质的工作,怕自己搞不好。而逐步地我就把自己的心态从运动员身份转变为竞赛组织者的身份,也需要更宏观地看待冰壶这个项目。当运动员的时候我只需要了解冰壶的技战术就可以,现在更多的是要知道如何举办一场成功的赛事。我每天都会思考,作为一名服务者,如何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运动员是奥运会的主体,我自己做过运动员,我知道运动员能够参加奥运会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有多么的艰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来参赛的运动员有一个完美的赛场环境,有一份难忘的参加奥运会的经历。现在我这种角色转换的过程还在持续中,还在不停地变化,在自己的思想里还处在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当中,也许以后还会有新的感触。”

  王冰玉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如果说此前一段时间的工作还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的话,那么现在,也就是从我加入运行团队,来到水立方场馆之后,工作就变得更加具体和务实了。一名运动员来到冰壶场馆,从入口到更衣室,再到比赛入口,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根据运动员的需求去设计,我现在就是这样一个设计者的角色,希望自己能做好,给运动员提供更好的保障。当我和同事们拿着图纸,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勘察时,就是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会唤起我的回忆。我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让运动员无论拿到什么成绩,都觉得不虚此行,让2022年北京冬奥会给他们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已经准备好了全身心地投入,用另外一种形式,延续我的冰壶人生。”

  雷懿:做好赛时24小时坚守赛场准备

  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的场馆常务副主任雷懿,有着多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工作的经历,她也曾经担当过冬运中心冰球冰壶部副部长、中国冰壶国家集训队领队等职务,她现在国家游泳中心这个团队中负责体育、体育展示、反兴奋剂以及庆典仪式等业务领域。雷懿现在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冰壶测试活动能够安全、按时、顺利地完成,让场馆场地早日达标。并且,她和团队成员都已经做好了赛时全身心投入,甚至每天24小时坚守赛场的准备。

  雷懿介绍说,她负责的四个业务领域当中,反兴奋剂、庆典仪式是属于赛时部分的需要,她现在最为担心的还是场地测试问题。“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既定时间表和大多数的计划部署。原计划2月份将要在水立方举行的世青赛以及3月份的世锦赛时间都发生了变动,其中世青赛取消,世锦赛推迟,而这两项国际赛事是我们场馆最为重要的测试活动。现在世锦赛的新定时间大概要推迟到九十月份。而目前来说,能够起一定替代测试作用的就是4月份的测试活动,这应该是一个国内范围的邀请赛,没有国外选手参与。我们届时希望请到来自加拿大和苏格兰的制冰师,虽然有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会尽量争取。场馆的钢结构已经符合各方面要求,但是冰面的质量一定要按照国际A类赛事的要求严格执行,这些都要通过测试赛和测试活动来完成。”

  雷懿说,“我们都做好了准备,如果说现在的工作时间和强度还有一些可以自我调整的余地,那么在赛时就会全天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可能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不仅在心理上,在物质上我们也要有所准备,甚至连行军床都备好了。我们一定要全力做好场馆的各项保障工作,尽自己的力量,让水立方的运行、让冬奥会的运行圆满完成,不出一丝纰漏。”

  本组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艾林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