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为2016吉利汽车宁波国际马拉松运动员见面会现场。 林波 摄
中新网宁波10月28日电(记者 林波)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马拉松运动几乎成为了一二线城市的标配。从冷僻的专业词汇到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运动,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只用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这样的转变。
10月28日,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在浙江宁波举行的2016吉利汽车宁波国际马拉松运动员见面会上表示,马拉松这项昔日遥不可及的极限运动,已经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群众运动。
与此同时,王丽萍指出,随着马拉松热潮的兴起,很多马拉松赛事泛泛举办,“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主题。”她建议,马拉松赛事要突出城市特点,“在未来,主题马拉松赛事和城市马拉松赛事将会脱颖而出。”
近些年来可谓是“马拉松年”,中国各个城市纷纷亮剑,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在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
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尚只有22场;2014年则是51场;到了2015,马拉松赛事达到134场,比前一年翻了一倍以上。而根据“中国马拉松”网站10月28日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马拉松的注册赛事高达294场。
在王丽萍看来,马拉松运动的兴起其实是“泛运动”时代的一个缩影。她解释道,之前的全民健身更多的适用于老年人,但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改观,“许多白领、年轻人都加入了全民健身的团队。”
马拉松赛事之所以呈爆发式增长,王丽萍分析称,其主要原因是马拉松的门槛低,“选手可以选择跑5公里、也可以跑10公里,或者是半马,甚至是全马。”
爆发式的增长同样也暴露了马拉松赛事的诸多问题。
王丽萍指出,一些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就如走过场,“就是出于别人办了一场,我也需要办一场的攀比心理。”
王丽萍强调,马拉松赛事应该作为一张城市名片,突出城市的特色,尤其是在赛道上的设计要运用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
沈马开跑早已是众望所归 将更注重全民参与性 | 2015-01-05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马拉松 | 2015-04-02 |
取消半程马拉松 “北马”迈向“全马” | 2015-07-04 |
领军赛事要应势而动 | 2015-07-06 |
光明日报:警惕变味的马拉松 呼唤回归体育... | 2016-01-22 |
光明日报:警惕变味的马拉松 呼唤回归体育... | 2016-01-22 |
大数据勾勒赛事影响力 中国百场马拉松谁领... | 2016-02-17 |
别拿“奇葩”只当笑话 | 2016-03-26 |
马拉松赛,要服务好跑者 | 2016-04-23 |
鄂尔多斯国际马拉松 埃塞俄比亚、中国选手... | 2016-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