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来源:解放军报
2024-04-27 08:22

原标题: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生态风险具有长期隐蔽性、影响滞后性和修复难度大等特征,一旦发生,必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加强生态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系统性、艰巨性以及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要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党中央关于生态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以高度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要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落到位。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体现在法治层面,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了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愈加具体,法律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前进道路上,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做好生态环境领域法典编纂和立法修法工作,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另一方面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有力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严格执法司法,确保法律刚性和权威;健全司法部门与执法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对接程序和沟通协作方式等,提高法律实施的科学化水平;加强行政部门、司法部门、执法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社会公众以及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实施的监督合力。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更优美的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突显。这就决定了在生态安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同时,为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福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社会大众广泛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中来。要加强生态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体人民的生态安全法律常识和环保意识,加大以案释法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要创新生态安全宣传方式方法,善于利用“报、网、微、屏、端”等协同传播的融媒体平台,以电影、微视频、电视剧、公益广告等多渠道多样式,以国内国际环境保护相关节日活动为依托,以主流媒体、社会环保组织、生态安全教育基地等为主要阵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新时代生态安全故事,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做生态安全的坚定捍卫者,营造生态安全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生态安全国际合作。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要建立健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成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共同解决区域内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国际生态安全工作的合作与交流,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要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安全工作,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要借鉴其他国家有益经验,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有效阻止外部环境风险的侵蚀。

李思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