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声音】让运动场上的呐喊声和读书声一道向美而行

刘颖余
《工人日报》(2025年02月26日 08版)

开学季,各地迎接孩子回归校园的方式有颇多新意,让人为之一振的是,体育再次成为热词。

在北京,“体育八条”成为新学期伊始家长热议的话题。在这个由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体育八条”)中,“体育选项走班制”“杜绝说教课”“杜绝阴阳课表”“班级联赛常态化”等关键词,让开学首日的话题从“寒假作业写完没有”转向“体育课出汗了吗”。

在江苏、海南、河北等多地,中小学课间10分钟延长为15分钟。这是继去年秋季学期,北京、福建等地开始尝试将课间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后,全国范围内的又一次跟进。

无论是“体育八条”,还是课间15分钟的实行,目的与指向都非常明确:就是以政策、制度等刚性的方式,让孩子们尽可能地动起来,强健体魄,也享受体育和运动的乐趣,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生活方式,让体育运动成为终身习惯。

少年强则国强。无论是对于每个家庭和孩子,还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开学季体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都是一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大事。

此番可喜的景象,自有其深刻的背景。

从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学生健康纳入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纳入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也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到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开足体育课”;从2021年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到新鲜出炉的“体育八条”,国家日益重视青少年体育。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已成社会共识,并上升为国家体育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与此相关的一个尴尬现实是,目前青少年体质情况仍难以让人乐观。根据教育部等部门每隔5年开展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相比80后,90后和00后群体的上肢力量下降明显。

除了身体素质上的问题,目前中国青少年面临的两大健康难题就是肥胖和近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国家疾控局公布的监测数据,2023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小学生36.7%、初中生71.1%。

如何扭转青少年体质欠佳的颓势?别无他法,就是让孩子们动起来,即使是用“强制体育”的形式,也要让他们动起来。

以“体育八条”为例,新意颇多,与其说是政策性的一种约束,倒不如说是体育观念的一次革新与普及。

比如拒绝说教课,让体育课出汗,就明确告诉人们:体育不是温柔的事,体育的首要意义是“强筋骨”,那就得来真格的,要出汗,要对抗。体育课只有让孩子看到体育“残酷”的一面,才能实现其对孩子身体和人格的全方位塑造。

比如引入以班级为单位的联赛,突出“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这样的制度设计,将极大激发孩子们对某项运动的热情。不用说,联赛制度还能营造学校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们学会团结协作和正确看待输赢。

这些举措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体育从应试教育里解放出来,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真正实现“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当然,这些新举措并非不要考核,而是将考核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有效调整,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实际获得和全面发展。当运动场上的激越呐喊声和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一道向美而行,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有身体的强健,更有内心的喜悦和成长方式的蝶变。

体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中小学体育要想进一步发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改变已经发生,改变正在发生,校园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