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3月09日 星期日

制度性举措保障技能人才经济上得实惠、付出有收获——

【代表委员热议“产改”】技术水平越高,收入就越多

本报记者 邓崎凡 李娜 陈晓燕
《工人日报》(2025年03月09日 02版)

今年全国两会,中车唐山公司首席技能操作专家张雪松代表在自我介绍时,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首席技师。2024年10月,他获评中国中车首批首席技师,技能等级再次“升级”。

张雪松代表所在的中车唐山公司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为产业工人收入向上、职业向前建好“跑道”、给足“动力”。

“过去,工人的工资收入由岗位薪酬和绩效薪酬组成;现在,按照公司的新制度,技能等级越高,收入就越多。”张雪松代表介绍,中车唐山公司先后制定出台了10多项技能人才成长方面的制度框架体系,明确了职级体系L10到L1的发展路径,将高技能人才薪酬福利待遇与职业发展等级并轨,推动技能价值在工资分配中产生效应。

已经是L1级别、每月技能津贴6000元的张雪松代表告诉记者:“技术工人每晋升一个等级,月收入能增加四五百元,最高等级的收入相当于公司副总的水平。”

“收入分配充分体现技能价值。”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委员介绍,华电集团在薪酬分配向基层一线倾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内部薪酬分配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的薪酬保障支持力度,通过实行协议工资制等方式,给予高技能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实现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在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广州市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机制试点,在广东省内率先推行能级工资试点改革,组织评定出符合行业标准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技能人才700多人。公司董事长胡德兆委员介绍,在技能认定的基础上,将一线产业工人技能和薪酬挂钩,全面激活了技能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

制度性举措保障了技能人才经济上得实惠、付出有收获。2024年,“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各地推行,全国共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2000多人。

和张雪松代表一样,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代表,今年也有了一个新身份——大国工匠培育对象。

2024年1月,全国总工会印发《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试行)》,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左右大国工匠,推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今年,何光华代表带领团队通过国家电网双创平台实现市场化转化的创新成果“电缆三维精准敷设系列装备”已经迭代到第4代。国网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优化了创新成果积分升薪规则,进一步加强了业绩和能力的分配导向。创新成果是技能人员岗位晋升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除了“晋级”为个人带来收入,创新成果也能带来持续收益。

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6个“产改”全面试点单位中的唯一一家非公企业,构建了从创新提案收集、评价、验证、推广到激励的“流程闭环”。近年来,企业每年约拨发1000万元基金用于奖励创新。

“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实验平台和费用支持。”豪迈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王钦峰代表介绍,任何创新成果,无论大小,职工都能在当月获得奖励,并记录在职工成长档案中,作为未来工资调整、职位晋升、荣誉评选乃至股东参选的重要参考。同时,每两年吸纳一批职工入股,目前职工股东数量约占职工总数的24%。

豪迈集团还建立了动态调整的工资增长机制,按照高于当地同行业工资10%至15%确定职工工资水平。企业发动大家设计薪酬规则,有1700多种绩效工资算法,都由大家共创完成。

“随着‘产改’及其配套措施落地,产业工人的待遇提升迎来了春天。”中国一汽集团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代表认为,“随着‘产改’持续深化,将有越来越多的一线产业工人搭上待遇提升的快车,职业发展更有奔头。”(本报北京3月8日电)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