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通道”上传来生态环保与高质量发展“好声音”
【两会通道传真】“0.1微克、0.1微克地去抠”
“0.1微克、0.1微克地去抠”——今天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用精确到小数点的数字,反映各地在大气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治理成效。2024年,生态环境部调整了PM2.5浓度发布的规则,从过去发布整数位调整到小数点后面一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的“部长通道”上,3位部长说成绩、讲举措、谈计划,生态环保和高质量发展的“好声音”频频响起。
黄润秋随身携带了两块从北京市的大气环境监测仪上取下的滤膜,反映出北京的PM2.5浓度从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到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和北京一样,这10年全国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性的变化。”黄润秋说。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主要从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用市场的机制推动减污降碳、守牢高质量发展的底线等4方面,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近年来,不少地区干涸的河流、泉眼恢复了生机,又流动起来了。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介绍,水利部近年来着力抓好“三件事”:抓节水,近10年,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抓调配,全力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融合建设省、市、县级水网,系统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让缺水地区有水可用,提高江河湖泊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补水于河”;抓修复,推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特别是大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保障江河湖泊生态流量,实现“通水于河”。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李国英说,水利部将坚持不懈做好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这篇大文章。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这是克服了比较严重的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获得的成绩。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奋力夺取全年农业和粮食的丰收。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韩俊表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将继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初步还要再建8000万亩左右,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
(本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