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消亡论”误读了时代对文科的需要
一段时间以来,前有世界名校裁撤文科课程,后有国内高校降低文科招生比例。有媒体因此抛出“文科消亡”论调。
《科技日报》评论说,高校对文科课程进行调减背后有其现实考量,但这绝不是文科式微或走向消亡的标志,而是其顺应时代需求转型发展的前奏。人文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真正的危机不是文科消亡,而是技术发展失去人文的牵引和制衡。当代高等教育应当借鉴蔡元培先生提倡的“沟通文理”,走“融合发展”之路,结合社会实际问题,促进文科与理工科协作,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解决方案。
◇“无理由退换酒店”这笔账怎么算
近日,三亚出台新规,明确非法定节假日期间,住宿业应遵循客房入住前7日以上可无理由全额退款规则。
《北京日报》评论说,消费者购买后若随意变动,显然会增加酒店的成本,因而酒店往往会设置不同的取消政策。但有的酒店有意拉长“不可取消”的期限,被消费者怒斥为“霸王条款”。三亚从顶层设计上赋予了消费者“后悔权”,同时预留了一定缓冲期,为商家提供了灵活安排经营计划的空间,体现了公平。通过做精服务,让“流量”转化为“留量”,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更多活力。
◇生态治理也要关注“小角落”
不久前,浙江义乌有关部门查获一辆刚通过年检却黑烟滚滚的柴油货车,调查发现,系检验机构违规出具了合格报告。
《人民日报》评论说,作为机动车年检中的关键环节,环保检测本是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的重要举措。然而,部分检验机构通过使用作弊器、擅自改装乃至换车替检等方式,让一些车辆“带病上路”,影响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杜绝环检造假,还需继续重拳整治,建立和完善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体系,引导检验机构不断提高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陈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