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人类

3月2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两个负责接待的人形机器人向参观者们“打招呼”。27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本届论坛年会突出人形机器人应用,15家机器人企业带来百余台代表性产品,营造出“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氛围。本报记者 吴凡 摄

3月27日,在北京睿尔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一期),工作人员在一对一训练机器人。本报记者 吴凡 摄

3月 27日,海南博鳌,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一个身高1.7米、体重7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讲解员在与记者互动中摔倒。本报通讯员 袁琛 摄

3月19日上午,湖北武汉,樱花纷飞的堤角公园南门,智能机器人“小天”作为赏樱特使与游客互动。视觉中国 供图

3月23日,四川成都,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开园。公园以“科技市集”形式展示机器人在零售、文创、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让市民近距离体验未来科技。视觉中国 供图

3月8日,福建福州,小朋友在2025环梦AI智能机器人科普展上与机器狗互动。本报通讯员 王旺旺 摄

3月1日,浙江宁波,工业人形机器人在一家汽车工厂开展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大规模实训,成功实现协同分拣、搬运和装配等多任务协同作业。视觉中国 供图

3月25日,安徽芜湖,一处生产车间里,工人在组装智能机器人。本报通讯员 肖本祥 摄
进入2025年,机器人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迭代赋能,机器人正加速从实验室走进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具身智能”赋能的人形机器人已在多个领域成为人类的有力助手。
随着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不少人形机器人正实现批量生产。有人将2025年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未来已来。面对机器人从技术创新到实际应用,科幻片里才有的场景已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机共生”的时代正逐渐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