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录
工信部今年将制定行业标准1800项以上
事件: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提出今年将围绕健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制定行业标准1800项以上,组建5个以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工作要点对新兴产业标准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优化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加快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进5G-A、低空信息基础设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标准研究。
点评:近年来,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速度往往会滞后于行业前进速度。明确的标准能为行业提供准入门槛和技术准则,对企业而言,一是有了创新和升级的方向,有助于行业进步和产业升级;二是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和无效内卷,防止整个行业受到伤害。
对市场来说,行业标准可以保证产品安全、质量底线,防止相关事故发生;监管、执法部门可以按照行业标准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同时,消费者也能根据相关标准选择产品、维护自身利益。
今年前两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增四成
事件:日前,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最新统计报告,今年前两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总量为129.9 GWh,同比增长40.3%,该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今年1-2月,共有六家中国企业的动力电池装车量挤进全球前十,按照排名先后顺序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和亿纬锂能,六家企业的装车量增速分别为39.7%、81%、42.9%、76.9%、105.9%、63.2%。
点评:国内相关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高位运行,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稳步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0.3万辆和183.5万辆,同比均增长52%。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同期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73.6 GWh,同比增长46.5%。
另一方面,持续开拓的海外市场也是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业务量增长的重要原因。当前,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在价格竞争力和热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全球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从三元技术路线转而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优势明显。同时也要看到,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已陆续准备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因此中国企业要持续降低电池成本、提升电池质量,为此后的挑战做好准备。
国泰海通证券完成重组更名上市
事件:4月11日,早盘开市前,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更名上市仪式在上交所举行。至上午开市时,原国泰君安沪市简称正式变更为“国泰海通”。 这意味着国泰君安证券、海通证券合并完成最后程序。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头部券商合并重组的第一个案例,是我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股+H股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也是近十多年来全球证券行业最大的合并交易。
点评:A+H上市券商换股吸收合并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监管审批沟通、换股比例确定、业务整合规划等。国泰海通合并顺利完成,将为未来相关案例提供参考路径。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应对全球化竞争的一次创新实验,国泰海通的整合不只是一次物理意义上的“券商合并”。根据模拟的合并数据,截至2024年末,国泰海通证券总资产规模达1.73万亿元,净资产3429亿元,两项指标均刷新行业纪录,或将成为中国金融强国战略的旗舰券商。此外,新机构覆盖44家境内分公司、641家营业网点及10余个境外国家和地区机构,是进一步深化全球化布局的坚实基础。此外,上海是国际重要金融中心之一,国泰海通合并重组将促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在上海加速集聚、高效配置。 (本报记者 罗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