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用“小快灵”服务扭转托育“供需错配”

木须虫
《工人日报》(2025年04月23日 05版)

承担“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托育服务,事关千家万户,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等也屡被提及。然而,《半月谈》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当前多地普惠托育发展遭遇尴尬:一方面,许多家长有强烈的送托需求,却找不到合适托位;另一方面,不少建好的托育机构乏人问津,面临招生难题。

普惠托育服务“冰火两重天”,折射出托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这种供需错配,根源是供给难接“地气”。时下,托育服务仍以标准化、集中化的机构模式为主,有的价格远超普通家庭承受能力,动辄占去家长一半工资;有的选址偏离人口密集区,与上班族通勤路线也鲜有交集;更有甚者,盲目追求硬件达标却忽视师资培育、安全管理等软实力,让家长不敢放心将孩子托付其中。

托育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需求,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实际,需综合考量经济性、便利性、安全性,把服务办在群众身边,构建起“小快灵”的托育服务生态。

一方面,要打破资源壁垒,以灵活方式织密服务网络。依托幼儿园、社区闲置空间、企业园区等现有资源,设立更多“嵌入式”托育点,将服务半径压缩至“家门口”;探索“园区托育”“楼宇托育”等创新模式,精准对接双职工家庭需求。另一方面,不妨以政策杠杆撬动市场活力,通过差异化补贴机制,既对入托家庭实施阶梯式补助,降低经济门槛,又对机构给予房租减免、人才培训等支持,形成“政府补一点、市场让一点、家庭出一点” 的成本分担机制。

此外,还需兼顾普惠与质量的双重目标。完善托育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职校合作、技能认证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强化动态监管,建立涵盖安全、卫生、师资等维度的评价标准,倒逼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消除家长“不敢托”的顾虑。

总之,托育服务不是简单的学位供给,而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系统工程,需要更大程度激活基层治理智慧,摒弃“重建设轻运营”的惯性思维,以用户思维重构服务模式,让托育服务更接“地气”,让“幼有所育”更快更好照进现实。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