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工人日报》(2025年06月04日 05版)
◇做好“出口转内销”的三门功课
周末去超市采购生活物品,一进门,注意力就被醒目的“外贸产品专区”所吸引。优质外贸商品琳琅满目,许多消费者驻足挑选。
《人民日报》评论说,今年以来,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不少外贸企业承压前行。应对冲击,既需要积极开辟海外多元市场,降低对单一外贸市场的依赖度;也应着眼百姓消费升级需求,用好国内市场。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需做好标准对接的“产品功课”、着眼长远的“服务功课”、避免“内卷”的“市场功课”,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尊重艺术作品是美育的前提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开展,多位学生在社交平台称作品被观展的孩子损坏,呼吁家长管好孩子。
《光明日报》评论说,时下,很多家长都很重视美育。公共艺术展不应拒绝低龄人士,孩子本身就是美育的主要对象。小朋友因年龄和心性原因,往往会有些不当举动,但成年人放任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则很难让美育在孩子身上起到作用。对艺术作品缺乏基本尊重,是类似不文明观展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美育起作用需提前解决的问题。
◇品牌营销只靠猎奇难长远
汉字作为承载数千年文明的符号,正以新颖的姿态进入品牌营销的版图。然而,某奶茶却因在包装上印刷有歧义的生僻字引发争议。
《经济日报》评论说,生僻字是汉字宝库中珍贵的“矿石”,具有记载岁月变迁的历史价值、承载民俗风情的社会价值、展现语言信息的学术价值,但商家不能只图一时之流量,“为猎奇而生僻”,将其随意加入品牌营销中,更不能弄巧成拙,引发负面效应。多些创新创意的“金点子”,少些投机取巧的“小机灵”——希望未来的品牌文化营销能走出猎奇怪圈,有效地完成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完美相融。(乐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