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6月04日 星期三

云南安宁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培育技能人才

“产学研用”让高职生不愁出路

本报记者 赵黎浩 本报通讯员 张昆
《工人日报》(2025年06月04日 06版)

“毕业后不再担心何去何从。”李金龙是云南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距离毕业还有1个多月,他已经收到国内多家知名车企抛出的橄榄枝。

“像李金龙这样,能够提前收到录用通知书的学生约占80%以上。”安宁市人才储备中心主任张宇琛介绍说。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愁出路的就业好前景,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对于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也是当地持续推动产教融合,共育技能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

安宁市是云南省唯一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工业底蕴深厚,1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坐落在这里。近年来,安宁市立足产业园区、职教园区“两园”资源优势,坚持“园企共建、企业为主、政府参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产学研用”人才全链条培育模式,帮助一批批技能人才实现“从校门到职场大门”的无缝衔接。

提升技能人才专业素质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安宁市联合市域大型企业,合力共建云天化安宁产业园区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为即将走出校园的技能人才提供打磨专业的“练兵场”和岗前“体验站”。

“课程设计主要以实操实训为主,推动在校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培训中找到差距、清晰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实训基地运营经理尹招进介绍,该基地依托丰富的生产经验,聘用校企院所专家教师57人,自主开发243门课程,编制培训操作、考评手册64册,配置特种作业实操实训设备等79套,为院校开展“定制化”教学提供丰富“菜单”,学生结训返校后,院校根据培训表现科学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从课堂到实训场再回到课堂”的提升闭环。建成两年来,基地先后与83家高校、企业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开设“订单班”培养6050名技术技能人才。

培训质效如何?赛场验成色,实践见分晓。安宁市坚持以办好用好技能大赛为引领,构建起“县、市、省、国”四赛体系育人机制,在大赛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展示人才,通过举办承办昆明市重点产业园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螳川人才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赛事,培养出一批行业新人、选立出一批行业明星、挖掘出一批优质项目,有效助力安宁在地培养的技能人才“破圈出彩”。比如,技能人才郑棋元在“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成为中国首位冠军,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技能人才斩获1金2银1铜4优胜的好成绩,实现了云南省在该赛事金牌“零”的突破。

“近年来,技能人才在全国、全省举办的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不但可以享受相应的择优推荐政策,还有不少人凭借大赛经历,入职理想企业。”安宁市职教园区工作人员李志刚介绍,竞赛让技能人才收获满满,同时提升了各行业从业人员不断精进的意识,促进了行业规范化建设发展。

“11所在安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近5万人,整个城市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围浓厚。在企业眼中,这无疑具有极大吸引力。”安宁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陈苇说。

为推动技能人才与企业有效链接,安宁市打造“春城人才 乐享安宁”品牌,常态化举办人才系列活动,“线上+线下”深入职教园区为技能人才留下来“送政搭桥”;同步深入企业一线问需求,开展人才需求“月月报”,了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人才和技术需求、重点人才工程储备人选情况,推动毕业生与企业“双向奔赴”。陈苇介绍,安宁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叫好又叫座”的技能人才真正成为产教融合“安宁样板”的一张靓丽名片。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