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6月04日 星期三

【声音】救赎自己 治愈他人

刘颖余
《工人日报》(2025年06月04日 08版)

“失去的东西我要亲手拿回来。”用电影里的这句台词,来形容王楚钦世乒赛男单加冕,真的再贴切不过。

不久前结束的多哈世乒赛,王楚钦半决赛战胜瑞典名将莫雷加德,决赛赢下巴西人雨果,这两位都曾是王楚钦的“苦主”——前者在巴黎奥运会男单首轮,后者在世界杯半决赛中,都曾让王楚钦俯首称臣。如今,翻过这两座高山,实现甜蜜复仇,拿到三大赛冠军,王楚钦以这样的方式重回世界之巅,美好的不只是结果,更有过程。

当决赛中拿到最后一分,王楚钦站在原地仰头大笑。这一庆祝方式如此另类,却又如此释放……

那一刻,我也大致懂得了,为什么国乒猛将如云,粉丝最多、最受球迷欢迎的独独是“莎头”(孙颖莎和王楚钦,后者外号“大头”)。他们阳光、率真,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们总能在需要他们站出来的时候,勇于担当,扛起国乒的大旗。这种勇敢、果决与一往无前,或许才是“莎头”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是的,号称“国乒近20年来最难”的多哈世乒赛,是需要王楚钦站出来的重要战役。两年前的德班世乒赛,王楚钦还只是冲击者,人们更关注他的上限有多高。但两年后来到多哈,人们对他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他是这支国乒男队中唯一的奥运金牌选手,承担着球队支柱的作用。某种意义上,他不仅要证明自己,也要为国乒正名,所以纵有千钧重担,王楚钦也要咬着牙往自己肩上扛。

或许正因为是看到了王楚钦对于国乒男队的重要性,多哈世乒赛前,看衰王楚钦的声音甚嚣尘上。

欧洲媒体《法兰西西部报》预测多哈世乒赛男单金牌归宿时,将现世界第一、20岁的林诗栋列为最大热门,王楚钦仅和雨果并列排在第二名。

德国男乒主教练罗斯科夫更是直截了当,认为王楚钦在关键比赛里老是输球,主要问题出在他“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德国乒协体育总监理查德·普劳斯毫不避讳地说,要是弗朗西斯卡能在四分之一决赛碰上王楚钦的话,就会专门针对他的“心理波动”想办法赢球。

这种种“搞事情”既是心理战,也事出有因。自巴黎奥运会男单折戟后,王楚钦在各种比赛中接连输球,曾经的世界第一颜面扫尽。最糟糕的失利是亚锦赛男团四分之一决赛竟然不敌世界排名第210位的伊朗小将法拉吉。

这些质疑,王楚钦不可能无视,但他选择用行动来回击。

国乒队内人士透露,为备战多哈世乒赛,王楚钦最近3个月换了3种发球姿势,就是为了破解欧洲选手的拧拉套路。为了拉体能,他每周进行3次专项耐力训练,包括“死亡折返跑”——在球台两侧放置20公斤杠铃片,30秒内完成15次全台正反手击球+滑步,心率必须维持在170次/分钟以上……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使你是王楚钦。

在多哈,王楚钦的不顺依然接踵而至,球拍再次被人动手脚,但如今的他已变得淡然,“我并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板没断,只是海绵开了,还有得补救”。

显然,挫折让王楚钦不断成长,成长的不只有技术,还有心态。

当然,他还背靠着一个无比强大的团队,八分之一决赛对阵法国选手西蒙·高茨大比分0比2落后时更换球衣,让人想起了巴黎奥运会上的樊振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师傅叫王皓;雨果在决赛输给王楚钦后,抱怨半决赛对梁靖崑时耗尽了体力,这好像在找借口,但似乎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王楚钦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两年前的德班世乒赛落幕后,王楚钦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一切都没有看起来容易,成长是条艰辛的路。”本届多哈世乒赛,独揽两金的王楚钦终于明白了:“当年马龙和樊振东有多不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会感觉到国乒的重担并不是谁都能扛的。”

成长是条艰辛的路。25岁的王楚钦在最紧要的人生关口,救赎了自己,也治愈了他人,此所谓笑着笑着就哭了。

这,大约也是体育独有的一种力量。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