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业伤疤”长出春天
《工人日报》(2025年06月07日 03版)

图为6月5日拍摄的抚顺西露天矿综合治理生态园一景。站在抚顺煤矿博物馆观景台向下看去,只见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2公里,垂直深度为420米的巨大矿坑,正逐渐被大片的植被和花海覆盖,如同“绿毯”一般铺展开来。
这里是位于辽宁抚顺市的抚顺西露天矿,开采于190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累积生产煤炭2.8亿吨,油母页岩5.3亿吨,却也留下了一个坑口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矿坑。2019年6月,抚顺西露天矿正式退煤闭坑,由采转治。
辽宁是矿产资源大省,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历史久、规模大。经过长期开采,许多矿山资源枯竭后,留下了一个个废弃的矿坑。近年来,辽宁提出加快治理废弃矿山,让更多矿山复绿。
综合治理后的抚顺西露天矿也成为城市新景观。“天蓝了,鸟多了。”抚顺市民朱成浩家就住在矿区附近,“以前矿区周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我也经常来这里散步。”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