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人日报 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南归的大雁

梁勤俭
《工人日报》(2025年05月06日 05版)

今年清明节当天,我梦见了志南,年轻帅气,春风满面的他,和我相逢在一大型活动采访现场。然而,还没来得及说上话,他就闪身不见了。

从梦中惊醒,无边的怅然填满脑海。我记起志南老弟离开我们已逾三年。

志南1980年进武大,毕业入湖南电视台,几年间,前后给我的信,都被我珍藏至今。从工厂到机关,从电台到报社,从家乡到京城,我的工作几经变动,家搬了七八次,40多年,信仍完好如初。

志南小我三岁,和我在同一学校读小学和初中。少年时,他就因才华天赋出众,在学校小有名气。共同的兴趣爱好,让我俩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到他那一届上高中时,文理开始分科。他想选读自己喜爱的文科,但父母家人希望他选择理科。志南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帮他说服父母。

当时已是工厂宣传干事的我,管着厂里的图书室,干着报刊征订分发工作和对内对外宣传报道,阅读文学期刊、中外文学名著非常方便。文学迎来了百花盛放的春天,年轻人想圆“作家梦”亦渐成时尚。

对志南的选择,我打心眼里赞同,满心希望他能上大学接受系统专业教育,成为科班出身的专业作家。在“列席”志南家特别家庭会议上,我力挺志南学文。我超常发挥了从报纸杂志上贩来的知识,说服了志南的父母。高中最后一学年,志南没有辜负自己的志向和大家对他的期待,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

志南进武大的同时,我成了职工业余大学中文班的学生。

职大初创,课程少,老师少,专业书和辅导资料更少。我很想了解全日制大学和业大之间的差距,于是给志南写信求教。志南对我的所求所托,回复及时热情认真,使我能尽快跟上他们的学习进度。他自己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体会,也都会细细道来,让我的专业学习得到了非常有用的启发和帮助,有效弥补了我们业余大学教学上的不足。我让他帮我购买《中国现代文学史》,学习任务繁重的志南,跑遍“满是灰尘”的武汉三镇,帮我去找书,未果,他反给我写信致歉,令我既感动又愧疚不安。后来我方知道当时志南所修的七门功课,有四门须死记硬背,对这些青涩的学子而言,用志南的话说,完全不亚于“四座大山”压身。

放假回家,志南还会把他的课堂笔记带给我,让我参考,领会要义。他读《复活》等书的收获,都在信中详细列举,其良苦用心,让我享受到了武大中文系“旁听生”的待遇。

我曾利用出差机会,转道去武大看他,细心的志南与家在武汉的同学商量,让其回家,把床腾出来给我住了一宿,让我正经体验了一把名牌大学的学生生活。志南知我是第一次到武汉,还特意领我去登了黄鹤楼,逛了归元寺。

大学毕业,志南被分到湖南电视台,后参加了《六个梦》《还珠格格》等琼瑶电视剧的拍摄制片工作。

1985年初,当他知道我考进湖南广播电台,和他成了一个大单位的同事,特别兴奋,在第一时间给我写信祝贺。

他在新闻部时,我曾给他寄去一篇新闻稿,希望能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出。他请示部主任,主任让他联系我对稿件稍作补充。彼时我在电台新闻部工商组,成天在外面开会、采访,很少有时间待在办公室。志南为了“救”我这篇小稿,竟先后给我打了四次电话,都未能找到我。他急着马上出差,只好又一次给我写信,详细转达了主任的要求。虽然这稿子因时效原因未能被电视台采用,但志南对我的事如此上心,让我再次铭记于心。

随着通讯工具相继变成了BB机、大哥大、MSN、QQ、微信等,我们相互联系不再依靠写信了。后来,我俩居然又都干了广告,在各种场合见面的机会反而更多了。

写到此,该收笔了,我想起了志南曾写给我的话——梁兄:当你看到南归的雁子掠过头顶时,别忘了,那雁叫声声里,饱含我深深的祝福!

志南啊,我怎么能忘得了你对我的深情厚谊呢。你曾承诺,在我们共同喜欢的文学道路上,你要永远紧跟我。可你失言了。如今陪伴我的,唯有对你不尽的哀思。

关于中工网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