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体育

体坛头条

无惧风雪 不止攀登——记2020珠峰高程测量

2020-05-28 13:44:03 来源:新华网

  勇攀创新高峰

  “峰顶冰雪深度测量是我们国家珠峰高程测量的关键环节,可不能在设备这关掉链子。”

  2019年5月,国测一大队项目部主任柏华岗接到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调研峰顶冰雪探测雷达设备的任务后,连续在两家国外企业那里吃了闭门羹。对此他非常着急。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向珠峰峰顶挺进。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国测一大队副队长张庆涛解释,珠峰峰顶有长年不化的冰雪层。冰雪层深度或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可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风向标之一;岩面高程更为稳定,能反映珠峰地区的板块运动情况。

  “这两方面的关键数据,只有登顶测量才能获得。我们能够登顶测量,也必须向全球科研界提供精确的各项数据。”张庆涛说。

  去年6月,柏华岗来到青岛,与一家国内厂家接洽。为了让设备能同时获取位置信息和雪深数据功能,且轻便、易携、耐磨、抗寒,研发团队先后进行了低温储存实验、抗跌落实验等多项实验。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光外壳就换了两次,里面的程序换了4次。”今年4月中旬,柏华岗在珠峰大本营拿到了厂家送来的最终版设备,并在营地周边的冰雪面上成功进行了设备测试。

  “跑了快一年,值了!”柏华岗说:“用我们国家自己的设备,心里自豪、踏实!”

  在这次珠峰高程测量中,国产装备“大显身手”,大量设备在可靠性和精度上都比2005年有了质的提高。

  “2005年时,GNSS卫星测量主要依赖GPS系统。今年,我们将同时参考美国GPS、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北斗这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且会以北斗的数据为主。”国测一大队队长李国鹏说,GNSS卫星测量是珠峰测高中的重要一环。在珠峰峰顶,GNSS接收机能通过卫星获取平面位置、峰顶雪面大地高等信息。

  “这也是对北斗系统的一次测试,相关数据可提高卫星的定轨精度。”国测一大队副总工程师陈刚说,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在全球组网成功,珠峰峰顶的巅峰测试成功,对于全球北斗用户来说,这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向珠峰峰顶进发。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 摄

  除了冰雪探测雷达、北斗系统外,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应用于此次测量。

  此外,此次珠峰测量首次将重力测量推至珠峰峰顶,刷新了由中国保持的重力测量海拔纪录;首次在珠峰地区开展大规模航空重力测量,填补该地区重力网建设空白;首次在媒体信号传输中应用5G技术,5G信号登上世界之巅……

  “此次测量在技术手段上更加丰富和全面,将获得历史最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测量结果。这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和社会效益。”党亚民说。

  “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测量珠峰,以及对珠峰高程的多次测量,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李国鹏说。

  “祖国至上、团结无私、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攀登精神,在世界之巅再次闪耀。(记者沈虹冰、多吉占堆、边巴次仁、王沁鸥、魏玉坤、田金文)

1 2 3 共3页

编辑:韩瑞敏
 
 

相关阅读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 2020登顶珠峰

    在喜迎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中国登山队选择的纪念方式让世人刮目——再次攀登珠峰,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这是一种使命的承接。

  • 中国女排超级联赛

    2019-2020中国女排超级联赛于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1月21日举行。

  • 2019东亚杯精彩瞬间

    第8届东亚杯足球赛12月10日在韩国釜山开锣。东亚杯女足赛事17日晚在韩国釜山落下帷幕。中国女足一胜一平一负,因净胜球少于韩国获季军。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动一动更健康!冬季健身正当时

  • 优势栏目

    再见,NBA!

  • 优势栏目

    中国女排十一连胜精彩瞬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