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体育

奥运

来到平昌,我们就是学生

2018-02-11 07:35:27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吴东

  10日午后,应邀接受采访的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风尘仆仆地出现在记者们眼前,与约定的时间相比,显然是提前了许多。他是坐公交车来的,怕耽误采访,专门提前出发。他说,乘坐韩国当地的公交车和冬奥会班车,是观察和体验冬奥会交通的一个好途径。

  朴学东是作为北京冬奥组委首批观察员团队负责人来到平昌的。“我们抵达平昌工作已经三天了,按照计划正在逐项开展工作。”朴学东边说边拿出一本随身的观察员工作手册,“我们做什么全在这里了。”记者粗粗翻看,手册中基本上都是工作列表,日期、序号、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参加人数都非常详细。全天从早晨八点开始,以半小时为单位,一直排到晚上,厚厚的手册有72页。

  朴学东介绍,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指导规则,观察员项目有着成熟的体系。他们这次来,是完成国际奥委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观察员项目,也就是跟平昌冬奥组委对口项目的负责人学习了解相应的业务内容,如组织管理、赛事运行、运动会服务,城市冬奥期间的运转等等。到了北京冬奥会时,下一个举办冬奥会的组委会又将与北京冬奥组委共同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观察员项目,就这样传承下去。此外,北京冬奥组委还有自主安排的观察项目。“我们观察员一共分三批,首批已经抵达平昌,成员除了冬奥组委工作人员,还有来自其他相关单位的专家和负责人,因为是打头炮,所以任务艰巨。”朴学东说。

  首批观察员抵达平昌后,立刻争分夺秒开展工作,尽可能多地了解情况,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们每天分组出发,背着双肩包,乘坐公交车或者冬奥会班车准时到达国际奥委会指定的地点,就像学生上课,仔细体验着平昌冬奥会的每个细节。他们忙起来就是一整天,吃饭有时就靠方便食品。大家都在尽全力学习更多的平昌冬奥会经验,回国后用于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大家对于筹办北京冬奥会心里更加有底。

  谈到自我学习项目,朴学东介绍,为了观摩9日晚上的开幕式,他们提前3小时就抵达现场,把观众引导、观众服务、志愿服务、内部管理、售卖点等多个环节观察体验了一遍。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格外留意他的相关工作内容。他已经观察了好几个赞助商展示项目,“赞助商展示项目是冬奥会市场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组委会赛时提供给赞助企业的权益。”他认为平昌冬奥会在此方面做得不错,赞助商展示很有创意。“北京冬奥会有三个赛区,对赞助商的展示和营销空间的创造会有更高的要求。北京冬奥组委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这次来平昌学习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服务赞助商。大家工作热情很高,也很细致,我们一定会满载而归。”(本报平昌10日电)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冰雪平昌

  • 优势栏目

    把快乐还给体育

  • 优势栏目

    为何励志故事的主角总是别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